佳友爱新传媒网
(本文刊于2015年7月22日三明日报头版“莘莘学子 励志成才”专题)
华罗庚说过,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三明二中学子陈辰的成功或许就源于这种“锲而不舍”,源于她对学业的“较真”。今年高考,她以“裸分”634分名列三明二中的文科第一名,在全市文科生中排名第三,并被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录取。
何为“较真”?陈辰说,就是对知识理解透彻,抛弃那种不求甚解的求学态度。
课堂45分钟是陈辰奋斗的“主战场”。“我不放过老师说的每句话,并动用脑筋对每句话进行思考。”陈辰说。由此,她也成为班上最会提问的一个学生,还常常因为见解不同和老师“一争高下”。记得有一次,在一堂数学课上,一道关于球面积的题目,老师给出的解答步骤高达七八步,此时座位上的陈辰静静地思索,最终想出了只要3步的解题思路,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喝彩。
“不管是哪门学科,我都不记结论,我会了解它的基本原理,毕竟题目表象是千变万化的,而原理只有一个,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陈辰说,比如说掌握了函数和映射的基本定义,做题目时就不会被迷惑;比如掌握了太阳视运动图,每次文综最后两题她都能做出,不管题目以什么形式出现。
但陈辰说,之所以去钻研那些基本原理、基本定义,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她觉得掌握了这些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而这也是她的兴趣所在。
从高一开始,陈辰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新闻,每天学业再繁重,她都要看新闻联播。这样的习惯,让她在应对政治、历史这两门课时,总是思路敏捷。不仅如此,每当书中的知识和现实中的事件结合在一起时,她就会体会到了整个知识链在衔接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高考时她的文综取得了244分的好成绩。
当然,从列东中学直接保送三明二中的陈辰,在学习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临近高考的那几个月,由于学习成绩滑坡所带来的那种无形的痛,让她现在提起,依然潸然泪下。
“步入高三,她的成绩在年段均名列前五名,而到了3、4、5月份的泉州、省、市质检,名次滑到了8、10、54名。”陈辰说,临近高考,成绩遭遇滑铁卢,确实给了她重重的一击。曾经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没法去学校上课,只能请假在家,自个复习。
但这个外表看上去柔弱的女孩子,硬是把学习中的“较真劲”带来对抗“压力”,最终走出那段阴影。
“在家的日子,她每天复习到下午4点多钟,然后就去爬麒麟山。突然有一天回来,她开心地笑着,告诉我,高考只是个起点。”陈辰妈妈告诉记者,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又变得轻松、乐观起来。
陈辰说,是山的高度,给了她不一样的勇气,站在山顶,觉得眼界拓宽,世界也变大了,恍然间就觉得高考只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而未来的路还很长,自己得看淡一切。
成功“抗压”后的陈辰,重拾学习上的信心,最终取得了预期的好成绩。而这段成长历练也让她成熟许多,遇事淡定,轻松处理,以更沉着的心态拎着自己新的人生包袱轻装上阵。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佳友爱新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