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搜 首页 设为首页 收 藏
首    页
儿 童 故 事
小 学 教 学
初 中 教 学
高 中 教 学
摄 影 知 识
新 闻 写 作
学 习 方 法
演 讲 口 才
影 视 教 学
家 园 安 全
科 普 百 科
下    载
我 要 投 稿
欢宸文化传媒相约您: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分享,每天收获开心!
国 务 院
福 建 省
长 汀 县
三 明 市
福建三钢
   

TOP

宋之问诗鉴赏(一)
2016-05-22 09:47:43 来源:佳友学习网采编 作者: 【 】 浏览:3995次 评论:0
佳友爱新传媒网
宋之问( 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

  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

  媚附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后张易之被杀,中宗复位,于神龙元年(705)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新唐书》记载他匿居友人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公主甚恨之。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揭发他知贡举时受贿,便下迁为汴州长史,未知又改越州长史。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期间,“颇自力为政”,景龙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认为他依附张易之,投靠武三思,屡不悔改,便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而《新唐书》则说:“赐死桂州。”

  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

  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

  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

  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

  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诗鉴赏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

  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

  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

  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

  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

  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

  自怜能得几人归。

  宋之问诗鉴赏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逊位,迎中宗复辟。

  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著名词臣的宋之问,自然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一带)参军。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他们都因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贬往岭南的。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杜、沈、阎、王各题诗于壁上,便感慨地写了这首诗。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前人曾评说,宋之问“运笔如舌”,“古诗多佳”。这首七言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的开头两句,语言平直,如同与四位朋友相对而言:“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佳友爱新传媒网
20
Tags:宋之问 鉴赏 责任编辑:佳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苏味道诗鉴赏 下一篇:韦承庆诗鉴赏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佳友学习网免责申明:

1)、《佳友学习网》设立在于为网友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属非商业性质的个人网站。本站的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本站某些内容有侵权之嫌或有侵害到你的权益,请您第一时间告诉本站,本站将立刻删除,联系方式:QQ:542759603 。本站的文献资料只供学习和参考,不得用于盈利等商业利益。在本站下载的资料,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
2)、我们在此声明,对您使用网站、与本网站相关的任何内容、服务或其它链接至本网站的站点、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
3)、无论在任何原因下(包括但不限于疏忽原因),对您或任何人通过使用本网站上的信息或由本网站链接的信息,或其他与本网站链接的网站信息所导致的损失或损害(包括直接、间接、特别或后果性的损失或损害,例如电脑系统之损坏或数据丢失等后果),责任均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smjyax@163.com QQ:542759603 选择邮箱投稿请务必在发送主题上注明“投稿”字样,以便工作人员能及时处理稿件。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佳友理财推荐股票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