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友爱新传媒网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消息分两种:一种是直观简单的消息,叫“浅新闻”(或称“轻新闻”、“纯新闻”);还有一种牵涉的背景和内涵的意义较为重大,叫“深新闻”或“重新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地接受信息,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和解释的需求大为增加,深度消息以其独有的魅力愈来愈受到读者的关注,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那么,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基层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深度消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选题材,以小见大 消息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要写出深度则不应仅仅拘泥于事实的表层含义,而要从表层现象中提炼其本质,发现其内涵。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有深度可挖,因此题材的选择便显得至关重要。《中国船舶报》2002年2月22日一版,记者桂雪琴写的《中船重工在京专家为提高竞争力献策》一文,就称得上一篇深度消息。“在京专家献计献策”,消息题材较有新意,不足500字的篇幅,除写了专家献策的情况,还写了专家座谈的主题,消息不是泛泛而写,而是结合船舶行业企业和研究所实际,提出的“技术储备下降”、“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颇值得公司及企业领导深思。
二、理性思考,深层解剖析 这是短消息体现其深度的关键环节。消息写作要防止流于一般,就需要灌注理性思辩色彩。一篇好的深度消息,关键在于处理好新闻事实与理性思考的关系,能将好的经验、办法和群众的创造、智慧加以总结概括,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抽象出新观点总领全篇。中国记协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比奖作品《友谊关见闻——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粗看之下只是一条普通的现场新闻,描述的是常见的贸易市场,但由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就使一篇短消息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专家评语为:表达了“战士永远是和平使者”的深刻主题,是有着深刻思想意义和政治含义的深度新闻。
三、叙述为主,辅以少量议论 毋庸置疑,消息报道应用事实说话,以叙述语言为主。但真正好的深度新闻,在事实表面看来头绪纷繁复杂,深层意蕴不易体会的情况下,适当穿插一些议论,能起到拨云见雾的作用。辅以议论,前提是议论的篇幅比重不应太大。精当的议论可以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读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理解力来体味消息的内涵。
四、交代新闻背景,体现新闻深度 充实的内容方能体现报道的深度,但消息的篇幅限制又对新闻背景的交代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恰到好处地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分析,又不能使之过于臃肿,这就有一个对新闻背景作出精当的选择、取舍的过程。
五、采用进行式报道 深度消息的特点是“深”、“重”,表明其新闻内涵是多层面的,具有深度性、连续性和变动性。深度新闻的事实往往处于不断地变动发展中,因此可采用连续报道和追踪报道的形式,将最新后续动态呈现给读者,这样既开掘了新闻的深度,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船报》《专家献策》一文,就可及时刊发系列追踪报道,将集团公司、各地区公司和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瓶颈 ”问题的认识和措施呈现给读者,想念这样连续报道一定能受到读者欢迎,同时也提升了报纸的活力与“人气”。数字时代的来临,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使媒体间的竞争更趋激烈。社会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消息将回归媒体新闻的主角地位,深度消息将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通讯员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新闻素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并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才能写出内涵丰富、生动鲜活的深度新闻。
佳友爱新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