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友爱新传媒网 2005年4月,我们对国内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进行了采访,我们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学习、充电。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对“充电”有了不同于以往认识的新的解读。
“新闻人如果认真面对每天的工作,这8小时恰恰是自我补充的过程”
问:每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都会有感觉到知识不够用的时候,他们也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补充自己?
白岩松:新闻是一个跨界比较大的行业,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采访和做节目,会接触各个领域的人和物,会接触很多新的东西。只有在采访前充分透彻地了解事物的相关背景、所有链接出来的东西之后,才可能比较有底地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相关的知识体系就变成自己的了。所以说。每次采访都是一次知识储备的过程,新闻人如果每天认真地面对工作的话,这8小时恰恰是自己学习、自我补充的过程,是在不断地获取营养。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您这是在强调实践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白岩松:新闻确实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在实践中你如果是一直比较认真,或者是比较好学的话,这个课堂是硕士和博士所不能给你的。新闻一直是和社会的前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踏着时代的脉搏发展起来的,其实中国的电视是实践引领着理论而不是理论引领实践。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新闻院校一方面要跟进这个时代,另一方面要保有塑造学生变成新闻人的过程。学校要贴近这个时代,但不要矫枉过正,彻底实践化,那理论的东西就丢掉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是一个磨合的过程,这个磨合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社会实践对新闻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问:您刚才提到在工作中学习,这是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充电”呢?
白岩松:我更愿意把它称作“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一种被动的知识储备。我们因为要考试才去认真地学习课本,因为要考高中才去认真地学课程,因为要考大学才认真地学知识……被动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它的优势,它是一种推动力,促进我们成长、进步。这里的被动是说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被动的,但这种学习的方式是主动的,也就是在被动学习中找到一种主动的乐趣,主动要求自己在被动学习中学得好,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们的采访,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任何一个采访之前都要搜集详细的资料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因为我们要做这个节目,所以要看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是被动的。但是主动又告诉我必须认真地看这些东西,因为我要让我的工作、采访变得更有效,主动和被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它结合的一面。这种在工作中被动地充实自己的过程,我一般不用“充电”这个概念,我更愿意用“学习”这个词。
“对一个新闻人更大的充电是把自己这个综合的‘人’变得足够大写”
问:那么您怎样诠释“充电”?
白岩松:我更愿意把充电理解为对生命的一种补充。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最重要的补充可能不是一些和新闻直接有关的东西,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你这个“人”是否足够大写。如果你这个“人”非常大写了,你各方面的积淀非常深厚了,你做起新闻来会相对容易,如果仅仅很功利地学一些东西,新闻是在不断地覆盖过去的理论,你今天学到的东西五年后就过时了,它能支撑你什么呢?人的境界的高低决定新闻人的优劣。8小时之外我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对生活的态度,对各种事情的思考能有一个更深的前进,这个综合的“人”变得更大写了,自然支撑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的新闻人。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对一个新闻人更大的“充电”。
在8小时之外,我的学习就变得非常的主动,我会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充实自己,这时我接触的东西可能和我的工作无关,我会去看球赛,听音乐,读书……这是生命的历程。这时读的书不再是由于工作需要必须读的书,而是按自己的兴趣看一些自己想读的书。我会去逛像中央电视台底下的科苑书城、三联韬奋图书中心、风入松书店等这些个性化较强的书店,读一些活着应该读的书。
问:您提到的这种主动的学习和您之前提到的被动学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白岩松:不同的地方很多。首先,时间概念不同。8小时之内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8小时之外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其次,范畴不同。被动学习主要涉及自己的业务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知识、储备知识,主动学习是对人生、对生命的补充,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位;第三,目的不同。被动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获得成功,事业有成;主动学习是为了圆满人生,完善人性。最后,实质也不同。被动学习的实质是认识事物规律,思考怎么样才能把新闻做好,主动学习的实质是认识自己,通过思考与净化提升个人的素质,追求一种人文价值的回归。
问:那么,您又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名嘴读研、读博的现象呢?
白岩松: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一种补养性的选择,它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我希望放下脚步,我希望告诉自己的学生身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对我个人而言,我可能不会去做这样的选择。
“当我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时候,我要把表演进行得最好,我要负我该负的责任”
问:您为什么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白岩松:我想留在前沿,希望参与到我们的新闻改革当中去。面对中国电视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新闻需要改革,更需要结合国情创造自己的东西,创造真正的改变。这需要新闻人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我现在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时候,我要把舞台上的表演进行得最好,起码是我尽了最大努力的,我要负我该负的责任。没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要背负很严肃和很沉重的责任,但当我在这个舞台上时,我的角色使我必须背负这个责任。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到达可以轻松地活着的地步,要推进的事情太多了,总要有一些抵抗者、坚守者甚至是推进者。你可以因为这种抵抗而遭到别人的不理解,但心中给自己的荣誉比别人给的更多。而且,这种责任不是光环和荣誉,它是发自内心的东西,甚至用我的话说是在劫难逃,我是这样,我就这样去做,但我从不要求别人也这样去做,包括我的亲人,我希望他们轻松地活着。
问:今年在上海您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时说:“我似乎接过来的不是奖杯而是接力棒”,怎么理解您这句话?
白岩松:我当时是开了这样一个玩笑。我在论坛上也呼吁,全世界的媒体人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相同而不是不同。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有怎样的不同,60%-70%的新闻原则是相同的。这时,职责就有了跑接力赛的概念。主持人是个全球的事业,我们要面对它并把它建设得最好。国外的一些新闻节目已经开创了新闻时代和理念,中国正在接过这个接力棒,希望把它做得更好。这当然需要时间,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次接力比赛中不同道次、不同棒次的比赛,我们是合作者。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希望自己与中国新闻改革共同进步,如果我们这代人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下一代会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佳友爱新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