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友爱新传媒网 手机新闻从2003年起,经美伊战争、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日臻成熟。大年初一晚10:10,新浪网新闻中心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关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络的消息;10:19,第一篇快讯被刊登到新浪网站上;1、2分钟后,新浪向手机短信新闻订户发出了第一条信息,这也是国人最早收到的关于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这个小小的个人通讯工具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跻身大众媒体之列,其信息特性上的突破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手机新闻具备一种短平快的新闻内容和风格。从新闻文本写作的角度来看,由于屏幕阅读的局限,手机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简明易懂,常常带有鲜明的5W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短信以其媒介形态的特殊性回归了新闻消息快、短、精的初衷。
其次,在新闻类别和新闻价值上,手机新闻的信息往往具有选择性,对重大突发新闻、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十分敏感。目前服务商对手机新闻的经营方式都是订阅式,经过筛选过滤和分类归纳,新闻信息被按照内容或重要性分门别类,如头条、焦点、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并进一步细化,以备用户选择;而用户在接受短信服务之前,已经在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列表中选择定制,预定了自己最感兴趣和急于了解的新闻信息。这样,手机短信的大众传播在信息内容上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与其他的大众传媒相比,手机短信的受众接受率与信息有效利用率相对要高,信息也更加“适销对路”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佳友学习网采编录入佳友爱新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