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友爱新传媒网 梁衡说,新闻如饭,文学如酒。饭在吃,酒在于品。新闻是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读者最想知道的事情;文学则是以艺术的手法写出最能感动人的东西;前者追求时效,因此难免粗糙、短暂;后者追求审美,就会精致、长久。
梁衡在国内新闻界是第一个详细辨析新闻与文学的同异,反对新闻散文化的。但他也重视新闻的文学借鉴。提出且把新闻当文学。在他9年的记者生涯中,所写的许多山野之人、平民百姓,难免新闻性竞争性先天不足,但他尽量从文学性上来拣回这个损失,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比如说,写捕鼠能手赵生成,梁衡就运用了文学的写作手法。他安排了“口技诱鼠”、“现场擒鼠”、“鼠洞辨伪”三个既有情节又有场景的段落,这在文学上叫形象,但又暗合新闻“现场感”要求。以文学的铺垫来完成新闻的背景。通讯《农民灭鼠能手赵生成》,是这样开篇的:
塞外春迟,四、五月之交才杨柳垂丝。春苗田里,一只黄鼠大啃大嚼,横冲直撞。一会儿,那些翠绿的嫩苗便秆折叶落,在阳光下蔫死一片。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吱吱”的叫声,这黄鼠如离弦之箭,循声奔去。突然,嗖的一声一根树枝扫来,它便滚翻在地。这时,从树后跳出一个中年男子,他数了一下今天的猎物,足有300多只。这个人叫赵生成,今年40岁,是山西省天镇县南河堡公社的社员,以捕鼠闻名。
翻开梁衡《没有新闻的角落》,“且把新闻当文学”的类似作品屡见不鲜。他说,新闻不是文学,但需要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弥补不足。一是修炼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功夫:本着突出事实,不喧宾夺主的原则,向文学借鉴白描的功夫,以求文章的朴素平实;本着说清为止,无话则短的原则,向文学借鉴锤字炼句的功夫,以求文章的干净准确;本着力避呆板平淡,增强可读性的原则,向文学借鉴修辞方法以求文章生动活泼。二是修炼捕捉形象和表现形象的能力:新闻信息是一种结论,形象描述是对这结论的丰富和强化;从某种角度说,新闻是灌输,使用形象思维,可以减少读者的“阅读磨擦力”,提高阅读兴趣;新闻是服务,对一些非严肃内容的品味性新闻,形象手法的使用就更见重要。三是修炼发现和塑造典型的能力:如果说文学典型是一个集中反映了生活本质的艺术形象,新闻典型就是一则集中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信息。与文学不同,它不是写出“这一个”,而是首先要找到“这一个”——一般来说,典型事件是突发性的,现于表面的,典型人物是已经存在而深藏于生活之中的,所以记者写作典型的功夫有两种。一是捕捉,就是一个“快”字,时刻准备着。一般来讲处于政治生活中心或重大事件之中的记者,容易捕捉到这类典型。但大多数记者,特别是基层的记者就很难有这种机遇。这时就要用第二手:挖掘。在“深”字上下功夫。
梁衡所谓“且把新闻当文学”,乃是提倡新闻向文学“有限借鉴论”,而非“新闻文学一统论”。言下之意,即使粗食淡饭,也要尽量做细做精。让人在充饥之时又能品出点色、香、味来。
(作者单位:杨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董岩:中央电视台)
佳友学习网采编录入佳友爱新传媒网 |